絢華燦爛的背後
近幾年美國摔角手英年早逝的例子實在很多﹐"British Bulldog" Davey Boy Smith 、 "Crash Holly" Michael John Lockwood 、 "Big Boss Man" Ray Traylor 、"Mr. Perfect" Curt Hennig、 "Eddie Guerrero" Eduardo Gori Guerrero Llanes .... 等等。在以上名單裡 95% 都是曾經為 WWE 工作過。職業摔角手在 World Wrestling Entertainment 這種緊張的賽程,服用止痛藥幾乎是大部分摔角手都有的現象,而服用過量的止痛藥是對心臟有一定的影響。
合法的類固醇藥物,主要是控制新陳代謝。如果適合的服用,對人體傷害會比較小,但是如果是長期服用或者服用過量的話,絕對是很有害。雖然類固醇本身的副作用可以服用其他藥品去抑制,但是它對內臟的影響卻是沒有辦法控制,所以一般的藥店,是不會有類固醇藥物出售。
Eddie Guerrero 為了那條 WWE Championship 腰帶,真的犧牲了不小,以他輕量級的身份和重量級的摔角手比賽,沒有一定的體重,是打不出好的比賽。近幾年 Eddie Guerrero 的體格明顯有增大很多,雖然長期有計劃的健身是可以讓肌肉增大,但充其量只是讓人看起來更結實,不會讓人體格增大幾個碼。
Eddie Guerrero 的去世,World Wrestling Entertainment 這個金錢至上的公司要負上一定的責任,而且我可以肯定,Eddie 的例子,也不會是最後一個。
我不管你是 WWE 的老fans 也好或是新fans,或者是和 WWE 有商業合作關係也好,Vince McMahon 的壟斷導致很多摔角人才的流失,很多摔角手必須服用藥物才有市場,這是事實。
或許 Vince McMahon 只是把摔角手當作是產品,只是賣樣,其他健康問題就是選手自己的問題。如果有長期觀察 WWE 動向的人不難發現,WWE 式的經營模式正在衰退中,其中參雜著劇本和節目安排的問題,過度的劇情鋪張而忽略掉摔角的本質,只會把大眾無形中訓練成肥皂連續劇的觀眾,這是 Vince McMahon 的長期策略所造成的。
Chris Benoit、 Chris Jericho、 Eddie Guerrero、 Rob Van Dam 、Matt Hardy 、Billy Kidman、 Paul London 、Shannon Moore ... 等等這類型有實力卻不受重用的選手,他們的努力是大家都看得到的。這些選手只能默默耕耘,或是做些超危險的賣命比賽,TLC、Ladder Match、HLC ..... 等等的比賽來博得觀眾的注意力,不然只是變成拳靶和三流劇本的犧牲品。最差的狀況就是被開除,想要被重視就必須要和超出自己量級的人爭冠軍,想短時間達到和重量級摔角手同水準最快的捷徑就是食藥,注射類固醇,犧牲自己的身體健康為來換取名譽。
幾萬人滿座的體育館 ,House Show,星期一、星期五、Pay Per View 的收視率,長久不衰的娛樂節目,絢華燦爛的背後,有幾多個人好像 Eddie Guerrero 的摔角手在犧牲著他們的健康? 問題在 WWE 嗎? 問題在摔角手嗎? 還是問題在觀眾身上?
當年 Chris Benoit 在 Wrestlemania 20 拿下冠軍時和 Eddie Guerrero 相擁而泣的畫面,真的是很讓人感動,因為他們十幾年付出過的努力和犧牲才爬到這個地方。
Eddie Guerrero 的比賽,付出過的努力和犧牲都不會被我們忘記的。
Rest in Peace... Eddie Guerrero.
Edit by Testing V.1
November 15, 200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