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篇文章為本人根據網上的資料總結及親身體會, 如有與現實不符的地方敬請原諒及指教. 在香港, 摔角是一件十分冷門/ 另類的活動. 無論是親身參與摔角或只是欣賞觀看的朋友, 數目都是十分之少. 要了解或討論這現象, 必須從根本因素著手. “現代摔角藝術(娛樂)”的由來: 摔角其實早在大約4000年前於古希臘中已經有記載, 當時Zeus及Kronos為了擁有大地而在奧林匹克山上用摔角去決鬥.
及後摔角在歐洲戰爭上演變成大將與大將之間單對單的決戰, 摔角的勝負成為戰爭中的關鍵. 其次蒙古的摔交亦是世界文化中廣為記載的. 至於現代摔角藝術(娛樂)相信一定是美式摔角最有名及富娛樂性.
我們這一小撮人喜歡的就是“現代摔角藝術(娛樂)”了, 為什麼充滿格鬥及殺傷力的摔角會變成藝術或者是娛樂呢? 原因很簡單, 因為摔角真的殺傷力真的太大了! 如非經過綵排及視角盲點的安排, 有可能只是一組的攻擊, 就會把對方重創. 所以, 經過綵排及視角盲點安排後的摔角, 仲使摔角選手使出一般被認為是殺傷力甚大的招式, 對手亦不至於受傷. 這使“現代摔角藝術(娛樂)”的可觀, 華麗及耐觀性提高了很多. 再加上, ”現代摔角藝術(娛樂)” 在摔角中加入了很多新的原素如武器, 道具, 劇情, 名星, 美女, 街頭打鬥, 音樂等等. 令單一的摔角演變成綜合的娛樂藝術. 香港文化的探討: 香港的文化藝術水平一向都是相比起其他國家/城市來說“差”. 問題所在的原因有幾個:
2. 民族意識: 中國幾千年來都是以農立國, 農民習性為早出晚歸, 耕種亦以條理分明, 整齊為主. 閒來在田野間唱穎淫詩, 生活純樸.. 所以香港仲然平均每人每周工作時間比日本小而明列全球第二(遠遠比歐洲的平均每人每周工作時間多), 但經濟困局, 工作效率, 社會文化, 市民成熟情度是遠遠不及歐美. 這不就是說明了我們要花更多時間於工作上去超英趕美? 那何來花得起時間去欣賞藝術? 這就是民族意識了. 3. 文化修養: 香港人有一句“口頭蟬”好多時好多人不知不覺之間會常常講的, 就是 “唔係丫, xxx”, “唔係, yyy”. 無論在辦公室, 餐廳, 網吧, 酒樓, 茶記…等等. 如果大家留意的話, 基本上每十句對答當中就會有一句係用“唔係”開頭. 這種不接受改變, 不接納別人意見的態度, 住住使香港人或中國人故步自封, 沒辦法去沖破文化藝術的樽頸位. (近年新聞的開放令我們知道中國的創新意念比香港好, 不過只局限在假xx, 假奶粉, 騙案, 美人計方面) 4. 思想成熟情度: 極之多人對摔角的第一個反映係“好假”, 當我聽見之後覺得有點莫名其妙. 因為所有電影都是“假”的, 所有特技都是“假”的, 肥皂劇是“假”的, 星球大戰是“假”的. 電影/ 電視中的“假”可能比摔角的“假”來得真. 是因為電影/ 電視有後期製作, 拍得不理想可從拍, 角度可以改. 而摔角是拉闊(LIVE)的. 很多人聽到此回應都會變成無言以對. 無可否認, 現在美國最大的摔角聯盟中由於不希望摔角明星們受傷而影響收入, 所以現時該摔角聯盟的摔角招式以不易受傷的為主. 令外間對摔角有此錯覺, 其實有其他摔角聯盟的摔角依然是十分華麗及刺激的. 5. 政府欠缺支持: 香港政府一向都是無能的, 不能倚望香港政府支持任何有創意或藝術成份的項目. 由其是攪藝術的人一向自命清高, 孤芳自賞, 從來都沒有時間及心機去騙政府的支助, 所以從政府來的支取相應是很少的. 綜合以上各點, 其實把此文章中的“摔角”換成其他“藝術”基本上都可以成立的.
指望將來, 我們希望可以更有系統的去 1. 組織一個合法的摔角會社, 管理好香港絕無僅有摔角愛好者的資料, 定期舉辦活動令摔角愛好者有地方及機會互相交流. 當中很多細節仍有待解決, 我相信其他藝術創作者在其藝術創作中亦有很多困難在當中. 因為我們同是在一個沒有藝術及創作空間的 --- “香港” 作藝術創作. 歡迎交流,到討論區
|
---|